姓名 | 古继宝 | |
职称 | 管理学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 | |
电话 | 63607795 | |
邮件 | jibao@ustc.edu.cn | |
所属单位 | 科技哲学系 | |
主要专业方向 | 战略与创业 |
个人简介
古继宝,男,安徽繁昌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管理学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曾经担任中国科大企业管理实验室主任、MBA中心主任、研究生院副院长。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百余篇,担任多家国内外期刊同行评议人。主持并参与纵向、横向研究课题几十项。具有丰富的实践管理经验,与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及国家研究生培养管理单位等保持多年良好合作。指导已毕业硕博士200余名,其中大多就职于著名高等院校(如中国科大、香港大学、上海交大),企事业单位(如三十八所、五大国有商业银行、三大电信运营商),以及知名公司(如德邦物流、奇瑞汽车、科大讯飞)等;正在指导全日制硕博士生20余名。 |
教育背景
2000/09-2004/06,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管理学院,博士 1991/09-1994/06,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硕士 1987/09-1991/06,武汉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系,本科 |
工作背景
2010/06-至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管理学院,教授 2001/02-2010/05,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 1996/06-2001/01,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管理学院,讲师 |
研究方向
数字化与智慧企业 |
战略与人力资源管理 |
创新与创业 |
主讲课程
1. 《商业模式创新》;2. 《战略管理》;3. 《企业诊断与咨询》;4. 《商业研究方法》。 |
教学成果奖
1. 中国科学院教学成果一等奖(排名第1):以核心能力为导向研究生分类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编号201604) 2. 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教学成果一等奖(排名第1):基于科教结合的两段式交叉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编号2014004) 3. 安徽省教学成果一等奖(排名第1):基于国家科研平台的高水平博士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编号2017jxcgj303-1) 4. 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排名第4):全景体验式教学模式及其在MBA教育中应用(编号20148854) 5. 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工作贡献奖(2016年度) |
优博导师奖
指导的博士生彭莉君获得2013年度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颁发的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
科研项目
纵向项目 1.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社会资本、文化智力、团队学习与合作创新绩效:基于资源基础理论的实证研究”; 2. 主持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企业家资本、组织创新与新创企业绩效:基于高阶理论的视角”; 3. 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基于核心能力的研究生分类培养模式研究”; 4. 主持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一级课题子课题“博士生培养质量与发展质量研究”; 5. 主持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社会资本对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影响研究”; 6. 主持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问题研究”; 7. 主持安徽省教育厅质量工程重点研究项目“工程硕士能力素质模型研究”; 8. 主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青年基金研究课题“同行评议的模式、机制与方法研究”; 9. 主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青年基金研究课题“同行评议的模式、机制与方法研究”; 10. 参与合肥市科技局招标研究项目“合肥市高新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基地建设战略规划”; 11. 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建立我国国有企业隐性失业的多指标识别系统”; 12. 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课题“质量认证体系与贸易壁垒及中国的对策研究”; 13. 参与安徽省科委委托研究的软科学项目“安徽省区域创新体系研究”。
横向项目 1. 合肥荣事达集团战略与管控模式设计; 2. 中国烟草总公司安徽烟草公司企业文化设计; 3.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薪酬战略设计项目; 4. 安徽安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管控模式设计项目; 5. 合肥热电集团有限公司管控模式与绩效薪酬设计项目; 6. 奇瑞汽车有限公司组织管理优化与业务流程再造项目; 7. 安粮国际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发展战略与管理模式项目; 8. 合肥水泥研究设计院人力资源战略与薪酬体系设计项目; 9. 安徽省徽商集团有限公司本部与直属公司薪酬体系研制与开发项目。 |
学术期刊论文
英文文章 1. Gu J, He C, Liu H. Supervisory styles and graduate student creativity: the mediating roles of creative self-efficacy and intrinsic motivation[J]. Studies in Higher Education, 2015, SSCI 2. Gu J, Zhang Y, Liu H. Importance of social capital to student creativity within 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J]. Thinking Skills and Creativity, 2014, SSCI 3. Gu J, Chen Z, Huang Q, Liu H, Huang S. A Multilevel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hared Leadership and Creativity in Inter-organizational Teams[J]. The Journal of Creative Behavior, 2017, SSCI 4. Gu J, Hu L, Wu J, Lado A. A. Risk-taking propensity, self-regulation, and 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 Empirical evidence from China[J]. Current Psychology, 2017, SSCI 5. Gu J, Song J, Wu J. Abusive supervision and employee creativity in China: Departmental Identification as mediator and Face as moderator[J].Leadership & Organization Development Journal, 2017, SSCI 6. He C, Gu J, Wu W, Zhai X, Song J. Social media use in the career development of graduate students: the mediating role of internship effectiveness and the moderating role of Zhongyong[J]. Higher Education, 2016, SSCI 7. Hu S, Gu J, Liu H, Huang Q. The moderating role of social media usage in the relationship among multicultural experiences, cultural intelligence, and individual creativity[J].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People, 2017, SSCI 8. Zhai X, Gu J, Liu H, Liang J-C, Tsai C-C. An Experiential Learning Perspective on Students' Satisfaction Model in a Flipped Classroom Context[J]. Educational Technology & Society, 2017, SSCI 9. Ma C, Gu J*, Liu H. Effect of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on 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s: different mechanisms of formal and non-formal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J]. International Entrepreneurship and Management Journal, 2017, SSCI 10. Song J, Wu J, Gu J*. Voice behavior and creative performance: the role of work-related stressors[J]. Journal of Managerial Psychology, 2017, SSCI 11. Hu L, Wu J, Gu J*, Lado A. A. Effects of regulatory focus on entrepreneur’s improvisational behavior: the moderating role of environmental turbulence[J]. International Entrepreneurship and Management Journal, 2017, SSCI 12. Hu N, Wu J, Gu J*. Cultural intelligence and employees’ creative performance: The moderating role of team conflict in inter-organizational teams[J]. Journal of Management & Organization, 2017, SSCI 13. Hu N, Chen Z, Gu J, Huang S, Liu H. Conflict and creativity in inter-organizational teams The moderating role of shared leadership[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nflict Management, 2017, SSCI 14. Gu J, Zhang Y, Liu H. Importance of social capital to student creativity within 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J]. Thinking Skills and Creativity, 2014, SSCI 15. Gu J, Lin Y, Vogel D, Tian W. What are the major impact factors on research performance of young doctorate holders in science in China: a USTC survey[J]. Higher Education, 2011, SSCI 16. Gu J, Guan K, Wu H. Is performance driven by industry effects or firm effects?-An empirical research on the listed companies in china by variance components analysi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etworking and Virtual Organisations, 2010, 7(4): 366-380. 17. Zhou C, Hu N, Wu J, Gu J. A New Scale to Measure Cross-organizational Cultural Intelligence: Initial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J].Chinese Management Studies, 2018, SSCI 18. Peng L, Zhang S, Gu J. Evaluating the competency mismatch between Master of Engineering graduates and industry needs in China[J]. Studies in Higher Education, 2016, SSCI 19. Wang G, Sun J, Ma J, Xu K, Gu J. Sentiment classification: The contribution of ensemble learning[J]. Decision support systems, 2014, SSCI 20. Cao X, Guo X, Liu H, Gu J. The role of social media in supporting knowledge integration: A social capital analysis[J]. Information Systems Frontiers, 2015, 17(2): 351-362. 21. Huang Q, Davison R M, Gu J. The impact of trust, guanxi orientation and face on the intention of Chinese employees and managers to engage in peer‐to‐peer tacit and explicit knowledge sharing[J]. Information Systems Journal, 2011, 21(6): 557-577. 22. Liu H, Ke W, Wei K K, Gu J, Chen H. Adoption of internet-enabled supply chain integration: institutional and cultural perspectives[J]. Pacific Asia Journal of the Association for Information Systems, 2011, 2(4). 23. Tian W, Vogel D R, Ma J, Gu J. IS-Supported Managerial Control for China’s Research Community: An Agency Theory Perspective[J].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s of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dvancing Applications: Advancing Applications, 2011: 264. 24. Liu H, Ke W, Wei K K, Gu J. The role of institutional pressures and organizational culture in the firm's intention to adopt internet-enabled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systems[J]. Journal of Operations Management, 2010, 28(5): 372-384. 25. Ke W, Liu H, Wei K K, Gu J, Chen H. How do mediated and non-mediated power affect electronic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system adoption? The mediating effects of trust and institutional pressures[J]. Decision Support Systems, 2009, 46(4): 839-851. 26. Huang Q, Davison R M, Liu H, Gu J. The impact of leadership style on knowledge sharing intentions in China[J]. Technological Advancement in Developed and Developing Countries: Discoveries in Global Information Management: Discoveries in Global Information Management, 2009: 174. 27. Huang Q, Davison R M, Gu J. Impact of personal and cultural factors on knowledge sharing in China[J].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Management, 2008, 25(3): 451-471. 中文文章 1. 古继宝, 吴蔚, 彭莉君. 职业目标对工程硕士研究生实习效果及就业能力的影响[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16,07:57-61. 2. 宋琦, 吴剑琳, 古继宝. 尊重午休自主权:如何在创新竞争的压力下提高员工创新绩效?[J]. 预测, 2016, 35, 06:23-29. 3. 张淑林, 黄颖, 古继宝. 资本视角下的创业教育主体协同与创业意愿研究[J]. 研究生教育研究, 2016, 04:5-10. 4. 宋琦, 吴剑琳, 古继宝. 午休时间的各类活动对员工创新绩效的影响——基于工作卷入作为中介效应模型[J]. 经济体制改革, 2016,04:115-120. 5. 彭莉君, 张淑林, 古继宝. 全国优博论文与推免生关系研究[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13,06:46-49. 6. 魏华飞,古继宝.美国博士资格考试模式分析[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5,05:90-95. 7. 吴蔚,何昌清,古继宝.我国研究生分类培养的理念、实践与困惑[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5,01:48-52. 8. 古继宝,何昌清,刘和福.学位论文训练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就业能力影响机制的实证研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5,05:18-22. 9. 张雁冰,张淑林,刘和福,古继宝.社会网络与科研自主性对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影响研究[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4,06:32-37. 10. 吴剑琳,王茜,古继宝.导师自主性支持对研究生创造力影响机制研究[J].科研管理,2014,07:154-160. 11. 张雁冰,刘和福,古继宝.研究生进取心与社会资本对创新能力培养的影响研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4,05:47-52. 12. 胡玲玉,吴剑琳,古继宝.创业环境和创业自我效能对个体创业意向的影响[J].管理学报,2014,10:1484-1490. 13. 刘华芹,黄茜,古继宝.无边界职业生涯时代员工心理因素对职业成功的影响——自我职业生涯管理的中介作用[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1:30-35. 14. 古继宝,王茜,吴剑琳.导师指导模式对研究生创造力的影响研究——基于内部-外部动机理论的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3,01:45-50. 15. 张淑林,曹晔华,古继宝,裴旭.基础研究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析[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3,02:35-38. 16. 朱海,古继宝,吴剑琳.主动性人格对员工创造力的影响:创造过程参与和组织创新氛围的作用[J].上海管理科学,2013,01:63-68. 17. 王茜,古继宝,吴剑琳.导师指导风格对研究生创造力培养的影响研究——学生个人主动性的调节作用[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3,05:14-17. 18. 王茜,古继宝,吴剑琳.基于内容分析法的研究生导师指导职能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3,09:76-80. 19. 王媛,吴剑琳,古继宝.IM反馈及时性对消费者态度和购买意愿影响的研究——产品类型和价格可议性的调节作用[J].上海管理科学,2013,04:31-36. 20. 彭莉君,张淑林,古继宝.全国优博论文与推免生关系研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3,06:46-49. 21. 贺明杨,古继宝,屠兢.面向社会重大需求;创新工程硕士培养模式——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为例[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2,01:66-69. 22. 吴剑琳,古继宝,代祺.产品伤害危机对购买意愿的影响:消费者人口统计特征的调节作用——以丰田召回事件为例[J].软科学,2012,02:25-29. 23. 袁胡骏,彭莉君,古继宝.全国优博论文获得者学习年限分析[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2,04:82-85. 24. 黄玲玲,刘和福,吴剑琳,古继宝.企业商业模式在宏观政策变动下的演化分析——基于房地产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上海管理科学,2012,04:7-11. 25. 张淑林,彭莉君,古继宝.工程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建构[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2,06:61-66. 26. 张淑林,彭莉君,古继宝.工程硕士培养与产业需求对接探索[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11,03:14-15. 27. 吴剑琳,代祺,古继宝.产品涉入度、消费者从众与品牌承诺:品牌敏感的中介作用——以轿车消费市场为例[J].管理评论,2011,09:68-75. 28. 古继宝,蔺玉.基于不同学科的博士生科研绩效管理[J].科研管理,2011,11:115-122. 29. 古继宝,彭莉君.研究生对所在学校的组织认同感的影响因素分析——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为例[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1,08:56-63. 30. 张淑林,古继宝,彭莉君.实施博士生质量工程建立分流淘汰机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实践与探索[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1,11:19-22. 31. 古继宝,亓芳芳,吴剑琳.基于Gompertz模型的中国民用汽车保有量预测[J].技术经济,2010,01:57-62. 32. 古继宝,张颖,苗利博.大学权力治理结构对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影响[J].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10,01:30-34. 33. 古继宝,荣敏,吴剑琳.中国民用汽车保有量的组合预测[J].工业技术经济,2010,04:123-127. 34. 古继宝,彭莉君,张淑林.全国优博论文作者与其本科毕业院校的关系研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01:14-18. 35. 古继宝,杨昕光.工程硕士能否按时毕业的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10,02:37-40. 36. 张淑林,彭莉君,古继宝.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特征分析[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05:1-5. 37. 代祺,梁樑,曹忠鹏,古继宝.涉入度对双面信息广告说服效果的调节机理研究[J].预测,2010,05:16-23. 38. 杨樱,古继宝.我国区域发展模式创新的动力机制与典型模式比较[J].运筹与管理,2009,02:97-104. 39. 古继宝,李妍.企业文化的激励功能及其对员工工作满意度影响研究[J].管理学报,2009,09:1274-1278. 40. 张淑林,蔺玉,古继宝.提高博士生科研绩效的途径探析[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9,08:52-55. 41. 古继宝,蔺玉,张淑林.顶尖博士生科研绩效的影响因素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9,11:1692-1699. 42. 古继宝,郑锡年.国立科研机构用房标准化模式研究[J].未来与发展,2008,08:71-75. 43. 古继宝,范蕊,梁樑.科研人员短期行为的经济分析与对策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08,01:145-149. 44. 古继宝,范蕊,梁樑.行政身份对学科发展影响的实证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8,03:109-114. 45. 古继宝,郑锡年.国立教育与科研机构用房管理标准化的理论与方法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08,03:154-158. 46. 古继宝,陈玉娣,梁樑.基于论文产出的科研实力和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8,02:107-113. 47. 古继宝,田雯,梁樑.学术身份对科研项目申请的影响分析[J].科研管理,2008,03:114-120. 48. 古继宝,吴为.客户经理制制度设计对客户经理行为和价值取向影响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08,06:154-158. 49. 古继宝,周捷,梁樑.科技论文资助重复率统计分析与形成机制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8,09:24-28. 50. 古继宝,吴赵龙.三类集群的转化关系分析及其对我国集群发展的启示[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02:69-74. 51. 吴华清,梁樑,古继宝.基于关系契约的长期研发合作机制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7,01:141-146. 52. 吕妍,古继宝,梁樑.我国现代企业师徒制重构探讨[J].华东经济管理,2007,04:111-114. 53. 古继宝,张苗,梁皅.中美学术监督典型机构运行体系的对比及经验借鉴[J].中国科技论坛,2007,08:127-131. 54. 陈玉娣,古继宝,梁樑.从学科属性入手的短期行为管理探索[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09:20-26. 55. 古继宝,阳立峰.基于生命周期的企业政治资源需求分析及战略研究[J].经济纵横,2007,18:70-73. 56. 古继宝,李国伟.基础研究人员流动的分层次管理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6,02:109-113. 57. 古继宝,任继树.医疗价格过度增长的管制原因分析[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6,03:1-4. 58. 杨剑,梁樑,古继宝.基于BSC的电子政府绩效指标体系的构建[J].科技管理研究,2006,01:55-58. 59. 古继宝,彭高,梁樑.校企合作中高校如何避免人才流失[J].科技管理研究,2006,03:109-112. 60. 古继宝,俞敏.基于企业特定环境的竞争战略研究[J].科研管理,2006,03:61-66. 61. 古继宝,高杨.我国产业集群不经济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生态经济,2006,05:227-229. 62. 古继宝,谢瑜.企业集团化过程中的薪酬再设计[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6,04:85-86. 63. 宋利,古继宝,杨力.人力资源实践对员工组织支持感和组织承诺的影响实证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6,07:157-160. 64. 宋利,古继宝,杨力.人力资源实践对员工忠诚度的影响分析[J].统计与决策,2006,15:77-78. 65. 古继宝,张英.中国企业跨国并购交易成败的影响因素[J].经济管理,2006,19:37-42. 66. 古继宝,张英,管凯.知识密集型企业项目组间知识转移博弈分析[J].科学学研究,2006,S2:590-594. 67. 古继宝,高杨.我国产业集群不经济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生态经济(学术版),2006,01:227-229. 68. 古继宝,徐鸣.德国国有企业改革及启示[J].行政论坛,2005,03:77-79. 69. 汪克强,杨剑,古继宝.高校的人才吸引力与战略性资产积聚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5,08:66-68. 70. 古继宝,杨春明,梁木梁.基于不同竞争战略的平衡记分卡系统[J].科技管理研究,2005,08:157-159. 71. 古继宝,赵骏.不是适应环境而是创造环境——小型企业竞争优势的获取[J].未来与发展,2005,02:44-47. 72. 宋利,古继宝.员工组织承诺的培育:心理契约与信任视角[J].科技管理研究,2005,07:38-41. 73. 汪克强,杨樱,古继宝.企业家生成机制研究[J].经济管理,2004,10:39-44. 74. 古继宝,梁樑,华中生.从基于流程的控制到基于规则的控制——管理控制模式的改变[J].预测,2004,01:51-55. 75. 古继宝,吴华清,梁樑.多业务单元的业务承诺计划研究[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4,04:43-47. 76. 刘璐,古继宝.PBL教学方法的理论与实践探讨[J].教育与现代化,2004,02:40-44. 77. 古继宝,梁樑.高校资源分配初探[J].中国发展,2004,02:65-68. 78. 宋利,古继宝.信任:网络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J].技术经济,2004,11:26-27. 79. 古继宝,徐鸣,朱宁.新加坡政府无形成本管理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科技产业,2004,11:68-71. 80. 古继宝,操乐玲.我国城市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建设的战略与思路[J].科技管理研究,2004,04:91-94. 81. 古继宝,彭高,汪克强.知识型员工和高校教师教学管理[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4,02:74-76. 82. 古继宝,吴华清.多业务单元考核[J].企业管理,2003,10:36-38. 83. 古继宝,梁樑.科技园区的生物链模型[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1,08:22-25. 84. 古继宝,古春生,梁樑.大学在科技园区发展中的作用机理分析[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1,06:8-12. 85. 古继宝,古继兴,方兆本.ISO9000与国际贸易[J].预测,2000,03:32-36. 86. 古继宝,梁樑.韩非赏罚思想的特点[J].中华文化论坛,1996,01:46-51. |
书籍
1. 汪克强、古继宝:企业知识管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5年; |
2. 汪克强、古继宝、黄超群:营运知识的智慧,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3年; |
3. 熊建生、古继宝:第七章 企业农村思想政治教育,毛泽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郑永廷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1993年。 |
案例
1. 梁樑、古继宝:恒伟公司的员工培训计划,中国企业管理教学案例(厉以宁、曹凤岐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10月,第379-384页; 2. 古继宝、梁樑:红光百货有限责任公司,当代中国工商管理案例研究(第二辑)(成思危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7月,第125-133页; 3. 古继宝、梁樑、李洪道、罗标:东方广维机械集团公司,中国工商管理案例集(第一辑),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5月,第230-243页; 4. 梁樑、罗标、古继宝,金鹃国际广告公司,中国工商管理案例集(第一辑),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5月,第21-40页; 5. 古继宝:佳佳技术有限公司,管理案例研究(1999年卷第二辑),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年12月,第53-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