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安徽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成立30周年暨2010年学术年会在我校召开
发布时间:2012-01-04
来源:科技哲学教研部
纪念安徽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成立30周年暨2010年学术年会综述
2010年10月30日,纪念安徽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成立30周年暨2010年学术年会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东区活动中心五楼会议厅举行。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副理事长曾国屏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领导、安徽省科协领导以及安徽省自然辩证法学界的老专家、老领导莅临大会表示祝贺。会议由安徽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主办,中国科技大学科技哲学部承办,安徽医科大学医学人文教育系协办,会议承办与协办单位进行了周密筹备,确保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
本届学术年会的主题是“科学•发展•低碳——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发展战略”。
上午8时40分,纪念安徽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成立30周年庆典仪式在安徽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科技大学徐飞教授的主持下正式开始。
安徽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理事长、合肥工业大学黄志斌教授在回顾研究会30年来发展历程基础上展望了研究会未来发展的方向,并感谢各级领导、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他说,1980年6月,安徽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在九华山成立。30年来,研究会历经多次换届,始终以不断深入研究和宣传普及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科技观和方法论为根本追求,凭借“做自然辩证法的信仰者、探索者、实践者、传播者”的精神,克服各种困难,使研究会的工作事业扎实推进。30年来,研究会不断吸纳新会员,缔结科技工作者与哲学社科工作者的联盟,汇聚哲学、法学、经济学、科学技术与工程等方面的人才,使研究会薪火相传、生机蓬勃。研究会成员勤于探索,善于思考,勇于创新,在生态哲学理论与方法、科学技术学、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哲学等方面涌现出一批标志性成果,使研究会的学术研究功能不断彰显;研究会成员努力将相关研究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适时编写《自然辩证法概论》教材,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革新教学手段,使研究会的教育教学功能不断彰显;研究会成员努力攀登硕士和博士点建设的新高峰,使研究会的学科建设功能不断彰显;研究会成员充分发挥自身“顶天立地”的学科交叉优势,积极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使研究会的咨政服务功能不断彰显;研究会成员积极参与科普咨询与讲座、电视宣传片拍摄、以及电台、电视台访谈等活动,使研究会的宣传普及功能不断彰显。回顾和总结过去,是为了更好地规划和走向未来。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基础理论研究、拓展应用研究,进一步强化与省外乃至国际学术界的交流,进一步做好宣传普及工作,承前启后,再创辉煌。
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屠兢教授代表会议承办单位向安徽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表示了诚挚的祝贺,他介绍说,中国科大是一所以前沿科学和高新技术为主、兼有特色管理和人文学科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中科大在安徽省最早获得科技哲学专业硕士与博士学位授予权,目前该学科已成为省级重点学科,多年来在人才培养和研究生公共课教学方面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他希望该专业今后能继续得到专家和领导们的指导、鼓励与支持。
安徽省科学技术协会副秘书长、学会部魏军锋部长在庆典仪式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他对研究会30年来所取得的成绩表示祝贺,同时希望研究会在以后的发展中继续发挥教育、宣传、研究和服务功能,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副理事长曾国屏教授代表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向安徽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成立30周年表示热烈祝贺。他在致辞中说,中国自然辩证法事业和学术成功的一条基本经验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坚持学科交叉和兼容并蓄,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和积极为国服务的正确办会方针,使得自然辩证法成为一个富于中国特色的学派,这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重要理论成果。安徽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作为中国自然辩证法事业和学术的一部分,成立30年来,在不断深入研究和宣传普及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科技观和方法论等方面硕果累累,在教育教学和学科及学位点建设方面成绩骄人,在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咨政服务方面成效显著。他希望安徽的同仁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发扬传统,使安徽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在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焕发出更加旺盛的活力、蓬勃的生机、绵延的生命,使中国自然辩证法事业在中华民族腾飞的伟大征程中做出更大的贡献。
庆典仪式结束后,会议进入大会主题报告环节,在安徽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副理事长、安徽师范大学冯元均教授的主持下,曾国屏、戴善仁、李文峰、孙超、刘仲林、吴义纯、任雪萍、季爱民等专家学者依次做了学术报告。
清华大学曾国屏教授在《自然辩证法STS中的几个时代问题》报告中指出,面对近年来发生的国际金融危机,世界各国正在进行抢占科技制高点的竞赛,全球将进入空前的创新密集和产业振兴时代。在今后的10年至20年,很有可能发生一场以绿色、智能和可持续为特征的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我们既面临着新科技革命的机遇,又面临着能源资源、生态环境、人口健康、空天海洋、传统与非传统安全等诸多方面的严峻挑战。在列举世界各国应对危机与挑战采取措施后,他提出,中国应争取把握战略机遇,抢占经济制高点,实现跨越式发展。他认为,这些重大的时代问题,不仅是自然辩证法STS的软科学式研究所要着重关注的问题,而且也为自然辩证法STS的基础性学理研究提出了一系列重要问题,包括:科学技术与人—自然—社会的关系;全方位全过程关注科技的活动和发展、关注创新价值链;全面关注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互动,交叉综合地加以认识和把握;把握和塑造未来,以实现人—自然—社会发展的共进化。
安徽省政府参事戴善仁研究员在《泛长三角合作与发展必须共建生态文明》报告中指出:长三角是因水形成、因水繁荣的地区,目前长三角的发展正面临资源、环境的不堪重负,也制约其更大的发展;安徽始终是长三角的重要生态支撑。安徽积极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主动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实质上是要求泛长三角地区共建共享繁荣的经济文化、良好的生态文明。
蚌埠坦克学院李文峰教授在《数字化时代》报告中,阐明了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和时代特征,认为数字化二进制数学的一个可能来源是中国古代的《易经》,并提出了若干启示。
安徽农业大学孙超教授在《我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问题思考》报告中阐明了农业循环经济思想的发源、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特征以及我国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迫切性,并详细介绍了我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形势和对策。
中国科技大学刘仲林教授在《中西文化与绿色文明》报告中指出,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日本物理学家汤川秀树和美国科学思想家卡普拉这三位著名的西方学者的新科学世界观和新文化观的哲学基础蕴含着道家思想,他们因此被称之为“当代新道家”,尽管中西两种文化体现为“天人合一”与“主客二分”、意象思维和概念思维、内学与外学的显著区别,但无论是从本体论、认识论还是从价值观来看,二者的兼顾与融合即可诞生当前倡导的绿色文明这一新的文明形式。
安徽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吴义纯老师在《绿色能源与智能电网》报告中详细介绍了太阳能、风能等绿色能源的类型,并指出绿色能源呼唤智能电网的出现,未来的智能电网将为绿色能源开发保驾护航。
合肥工业大学任雪萍教授在《意义与价值世界中的“两型社会”建设》报告中从哲学的本然性、实然性和应然性三个角度阐释了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意义与价值。
安徽师范大学季爱民博士报告的题目是《科学发展观中的生态伦理意蕴》,他提出,“以人为本”的价值诉求中蕴含着生态伦理的人本精神,科学发展观中“协调发展”的原则体现了协同进化的生态伦理思想,“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与生态伦理具有理论与实践的趋同性。
在下午的大会交流报告中,解放军炮兵学院的鲁世山教授对低碳化生存的路径进行了阐述。
安徽工程大学的卜晓勇博士和毛加兴老师分别对芜湖建设创新型城市的人才发展战略和文化发展战略进行了分析。
中国科技大学的徐飞泉博士图文并茂地展示了《发展的困惑》,对人类发展第三条道路的可能前景进行了展望;中国科技大学的朱新春博士对莱布尼茨与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哲学的关系进行了详细论证。
合肥工业大学的董军老师对生态马克思主义技术批判的理论旨趣进行了评述,指出科学技术的资本主义使用与生态危机是不可避免的现象,最终的可能进路和解决办法是建立生态社会主义。
安徽农业大学的叶良均博士和合肥学院的吴彩丽博士分别对人文社科人才的成长问题和高校创新型科研团队的行为模式进行了定量化分析和描述,并给出了若干结论和建议。
安徽医科大学的研究生韩寅同学对默顿与拉图尔的科学奖励机制理论进行了比较分析,并指出此项研究在当前科技管理与科技政策制定中的借鉴意义。
纪念安徽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成立30周年暨2010年学术年会历时一天,共有130余名安徽省自然辩证法界的专家、学者和青年学子参加了会议,直到会议闭幕,与会代表依然济济一堂,研讨热烈,充分展现了安徽自然辩证法研究事业兴盛发展的精神风貌。
(张小峰根据会议记录整理)
2010年10月30日,纪念安徽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成立30周年暨2010年学术年会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东区活动中心五楼会议厅举行。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副理事长曾国屏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领导、安徽省科协领导以及安徽省自然辩证法学界的老专家、老领导莅临大会表示祝贺。会议由安徽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主办,中国科技大学科技哲学部承办,安徽医科大学医学人文教育系协办,会议承办与协办单位进行了周密筹备,确保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
本届学术年会的主题是“科学•发展•低碳——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发展战略”。
上午8时40分,纪念安徽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成立30周年庆典仪式在安徽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科技大学徐飞教授的主持下正式开始。
安徽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理事长、合肥工业大学黄志斌教授在回顾研究会30年来发展历程基础上展望了研究会未来发展的方向,并感谢各级领导、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他说,1980年6月,安徽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在九华山成立。30年来,研究会历经多次换届,始终以不断深入研究和宣传普及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科技观和方法论为根本追求,凭借“做自然辩证法的信仰者、探索者、实践者、传播者”的精神,克服各种困难,使研究会的工作事业扎实推进。30年来,研究会不断吸纳新会员,缔结科技工作者与哲学社科工作者的联盟,汇聚哲学、法学、经济学、科学技术与工程等方面的人才,使研究会薪火相传、生机蓬勃。研究会成员勤于探索,善于思考,勇于创新,在生态哲学理论与方法、科学技术学、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哲学等方面涌现出一批标志性成果,使研究会的学术研究功能不断彰显;研究会成员努力将相关研究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适时编写《自然辩证法概论》教材,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革新教学手段,使研究会的教育教学功能不断彰显;研究会成员努力攀登硕士和博士点建设的新高峰,使研究会的学科建设功能不断彰显;研究会成员充分发挥自身“顶天立地”的学科交叉优势,积极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使研究会的咨政服务功能不断彰显;研究会成员积极参与科普咨询与讲座、电视宣传片拍摄、以及电台、电视台访谈等活动,使研究会的宣传普及功能不断彰显。回顾和总结过去,是为了更好地规划和走向未来。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基础理论研究、拓展应用研究,进一步强化与省外乃至国际学术界的交流,进一步做好宣传普及工作,承前启后,再创辉煌。
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屠兢教授代表会议承办单位向安徽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表示了诚挚的祝贺,他介绍说,中国科大是一所以前沿科学和高新技术为主、兼有特色管理和人文学科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中科大在安徽省最早获得科技哲学专业硕士与博士学位授予权,目前该学科已成为省级重点学科,多年来在人才培养和研究生公共课教学方面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他希望该专业今后能继续得到专家和领导们的指导、鼓励与支持。
安徽省科学技术协会副秘书长、学会部魏军锋部长在庆典仪式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他对研究会30年来所取得的成绩表示祝贺,同时希望研究会在以后的发展中继续发挥教育、宣传、研究和服务功能,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副理事长曾国屏教授代表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向安徽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成立30周年表示热烈祝贺。他在致辞中说,中国自然辩证法事业和学术成功的一条基本经验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坚持学科交叉和兼容并蓄,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和积极为国服务的正确办会方针,使得自然辩证法成为一个富于中国特色的学派,这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重要理论成果。安徽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作为中国自然辩证法事业和学术的一部分,成立30年来,在不断深入研究和宣传普及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科技观和方法论等方面硕果累累,在教育教学和学科及学位点建设方面成绩骄人,在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咨政服务方面成效显著。他希望安徽的同仁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发扬传统,使安徽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在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焕发出更加旺盛的活力、蓬勃的生机、绵延的生命,使中国自然辩证法事业在中华民族腾飞的伟大征程中做出更大的贡献。
庆典仪式结束后,会议进入大会主题报告环节,在安徽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副理事长、安徽师范大学冯元均教授的主持下,曾国屏、戴善仁、李文峰、孙超、刘仲林、吴义纯、任雪萍、季爱民等专家学者依次做了学术报告。
清华大学曾国屏教授在《自然辩证法STS中的几个时代问题》报告中指出,面对近年来发生的国际金融危机,世界各国正在进行抢占科技制高点的竞赛,全球将进入空前的创新密集和产业振兴时代。在今后的10年至20年,很有可能发生一场以绿色、智能和可持续为特征的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我们既面临着新科技革命的机遇,又面临着能源资源、生态环境、人口健康、空天海洋、传统与非传统安全等诸多方面的严峻挑战。在列举世界各国应对危机与挑战采取措施后,他提出,中国应争取把握战略机遇,抢占经济制高点,实现跨越式发展。他认为,这些重大的时代问题,不仅是自然辩证法STS的软科学式研究所要着重关注的问题,而且也为自然辩证法STS的基础性学理研究提出了一系列重要问题,包括:科学技术与人—自然—社会的关系;全方位全过程关注科技的活动和发展、关注创新价值链;全面关注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互动,交叉综合地加以认识和把握;把握和塑造未来,以实现人—自然—社会发展的共进化。
安徽省政府参事戴善仁研究员在《泛长三角合作与发展必须共建生态文明》报告中指出:长三角是因水形成、因水繁荣的地区,目前长三角的发展正面临资源、环境的不堪重负,也制约其更大的发展;安徽始终是长三角的重要生态支撑。安徽积极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主动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实质上是要求泛长三角地区共建共享繁荣的经济文化、良好的生态文明。
蚌埠坦克学院李文峰教授在《数字化时代》报告中,阐明了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和时代特征,认为数字化二进制数学的一个可能来源是中国古代的《易经》,并提出了若干启示。
安徽农业大学孙超教授在《我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问题思考》报告中阐明了农业循环经济思想的发源、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特征以及我国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迫切性,并详细介绍了我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形势和对策。
中国科技大学刘仲林教授在《中西文化与绿色文明》报告中指出,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日本物理学家汤川秀树和美国科学思想家卡普拉这三位著名的西方学者的新科学世界观和新文化观的哲学基础蕴含着道家思想,他们因此被称之为“当代新道家”,尽管中西两种文化体现为“天人合一”与“主客二分”、意象思维和概念思维、内学与外学的显著区别,但无论是从本体论、认识论还是从价值观来看,二者的兼顾与融合即可诞生当前倡导的绿色文明这一新的文明形式。
安徽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吴义纯老师在《绿色能源与智能电网》报告中详细介绍了太阳能、风能等绿色能源的类型,并指出绿色能源呼唤智能电网的出现,未来的智能电网将为绿色能源开发保驾护航。
合肥工业大学任雪萍教授在《意义与价值世界中的“两型社会”建设》报告中从哲学的本然性、实然性和应然性三个角度阐释了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意义与价值。
安徽师范大学季爱民博士报告的题目是《科学发展观中的生态伦理意蕴》,他提出,“以人为本”的价值诉求中蕴含着生态伦理的人本精神,科学发展观中“协调发展”的原则体现了协同进化的生态伦理思想,“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与生态伦理具有理论与实践的趋同性。
在下午的大会交流报告中,解放军炮兵学院的鲁世山教授对低碳化生存的路径进行了阐述。
安徽工程大学的卜晓勇博士和毛加兴老师分别对芜湖建设创新型城市的人才发展战略和文化发展战略进行了分析。
中国科技大学的徐飞泉博士图文并茂地展示了《发展的困惑》,对人类发展第三条道路的可能前景进行了展望;中国科技大学的朱新春博士对莱布尼茨与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哲学的关系进行了详细论证。
合肥工业大学的董军老师对生态马克思主义技术批判的理论旨趣进行了评述,指出科学技术的资本主义使用与生态危机是不可避免的现象,最终的可能进路和解决办法是建立生态社会主义。
安徽农业大学的叶良均博士和合肥学院的吴彩丽博士分别对人文社科人才的成长问题和高校创新型科研团队的行为模式进行了定量化分析和描述,并给出了若干结论和建议。
安徽医科大学的研究生韩寅同学对默顿与拉图尔的科学奖励机制理论进行了比较分析,并指出此项研究在当前科技管理与科技政策制定中的借鉴意义。
纪念安徽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成立30周年暨2010年学术年会历时一天,共有130余名安徽省自然辩证法界的专家、学者和青年学子参加了会议,直到会议闭幕,与会代表依然济济一堂,研讨热烈,充分展现了安徽自然辩证法研究事业兴盛发展的精神风貌。
(张小峰根据会议记录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