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哲学系举行2021届硕士学位论文答辩
最新动态
最新动态
科技哲学系举行2021届硕士学位论文答辩
发布时间:2021-05-24 来源:科技哲学教研部

   2021521日下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科技哲学系2021届首场硕士学位论文答辩会在人文学院会议室举行。答辩委员会主席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哲学系徐飞教授担任,成员由王高峰副教授、张贵红副教授、吕凌峰副教授组成。

   参加本次答辩的五篇硕士学位论文分别是:《科学家精神之审思——基于默顿“无私利性”的视角》(陈玲)、《基础研究中企业参与机制分析》(徐国亮)、《自由意志的具身性实证研究——以冰毒成瘾被试为例》(程研)、《基于共词分析的中国基础研究政策变迁研究》(梁壮)和《工程师视域下合成生物学伦理问题探析》(胡韦唯)。 

   答辩由徐飞教授主持,在宣布答辩程序及相关要求后,第一位答辩者是孔燕教授指导的硕士研究生陈玲同学,其论文基于默顿“无私利性”的视角,结合C9高校科学家科学活动的实证分析对科学家精神进行深入探讨,在此基础上对科学社会学经典话题之“无私利性”精神特质进行了再解读。



   第二位答辩者是万明副教授指导的硕士研究生徐国亮同学,其论文结合国家在基础研究方面的政策制度,通过权威的科技统计数据和深入的理论研究对基础研究中企业参与的现状和机制进行了分析,对国家基础研究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了参考依据。



   第三位答辩者是张效初教授指导的硕士研究生程研同学,其论文是一篇“具身认知”理论与“冰毒成瘾”现实问题密切结合的论文,通过采用认知引导的新型神经反馈技术和实验量化统计分析研究,为验证“具身认知”的理论提供了具体的实现路径,也为帮助吸毒成瘾患者戒毒探索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第四位答辩者是王高峰副教授指导的硕士研究生胡韦唯同学,其论文从工程师角度分析了合成生物学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技术风险与伦理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对促进我国合成生物学“向善”发展具有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第五位答辩者是是万明副教授指导的硕士研究生梁壮同学,其论文从历时性和共时性两个方面对基础研究政策进行了探讨,论文在系统检索相关文献基础上,建立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研究政策文献数据库,论文关于完善基础研究政策的建议具有一定的启示和科技政策价值。



   在答辩环节,专家对各位同学的研究进行了点评。在肯定五篇硕士学位论文研究质量和答辩展示的同时,也就各论文进一步改进完善提出了建议和意见,同时也就相关专业问题对答辩人进行了多维提问,五位硕士研究生对专家们的提问逐一进行了回答。

   经答辩委员会审议和无记名投票表决,原则上通过四位同学的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建议授予哲学硕士学位;为进一步提升论文质量,所有论文定稿提交前需请导师把关签字,其中一篇论文修改后须再次提交全体答辩委员审阅,获得通过后方可最终通过答辩。



   每年的硕士学位论文答辩,都是对我系硕士研究生培养成果的检验与监督,也是答辩者攻读硕士期间研究成果的集中展示。毕业答辩对各位硕士而言仅是一个开始,希望各位在以后的科研与工作中,继续保持硕士期间迎难而上、刻苦钻研的钻研精神,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与学术事业上再接再厉!

 

(文/张志领 图/汪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