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律:科学技术学:一门值得关注的新学科
科学文化
科学文化
沈律:科学技术学:一门值得关注的新学科
发布时间:2012-01-04 来源:

                                   科学技术学:一门正在创立和发展的新学科 

   
                                                             沈  律 

                              (皖南医学院科学技术学研究所,安徽芜湖,241001) 

        [摘   要] 科学技术的发展已经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时期。现代科学技术革命的浪潮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冲击着当今世界的各个方面。二十一世纪与其说是知识经济的时代,还不如说就是科技经济时代。科学技术是人类社会文明进化的基因组图谱。科学技术信息系统(社会基因组)的复制与表达对人类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将产生重要影响。它就像基因一样决定了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各个方面。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一体化(科学技术化,技术科学化,科技社会化,社会科技化)进程的加速,科学学与技术学已经不能准确地揭示整体科学技术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随之而来的一门综合科学学与技术学的新兴学科--科学技术学将应运而生。它的出现一定会对未来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起着极大的推进作用。   

   

  [关键词]科学技术学,科学学,技术学,科技信息系统,社会基因组,学科建设  

 中图分类号:G3              文献标识码:A 

        科学技术的发展已经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时期。现代科学技术革命的浪潮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冲击着当今世界的各个方面。二十一世纪与其说是知识经济的时代,还不如说就是科技经济时代。科学技术是人类社会文明进化的基因组图谱,科学技术信息系统(社会基因组)的复制与表达对人类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将产生重要的影响。它就像基因一样决定了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各个方面。如果说生物基因组(DNA和RNA信息系统)的复制与表达决定了生物有机体的新陈代谢,遗传与变异,进化与分化,生殖与发育;那么社会基因组(科学和技术信息系统)的复制与表达则决定了社会有机体的新陈代谢,遗传与变异,进化与分化,生殖与发育.因此,科学技术的每一次重大突破必然要对人类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等方面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对人类社会的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产生极其重要的作用。科学技术创新已经成为人类社会文明进化发展的根本源动力。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一体化(科学技术化,技术科学化,科技社会化,社会科技化)进程的加速,科学学与技术学已经不能准确地揭示整体科学技术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随之而来的一门综合科学学与技术学的新兴学科--科学技术学[1]将应运而生。它的出现一定会对未来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起着极大的推进作用。现在国际学术界对科学技术问题的研究已经成为一个新的发展趋势和新的热门领域。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西方国家曾在国际上掀起了一场研究科学技术问题的学术运动,到了二十一世纪,这场学术运动也开始播及中国。随着中国国内学术界自然辩证法学科建设(科学学等学科建设)问题讨论与争论的不断深入,科学技术学学科建设问题再度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科学技术学与自然辩证法学科(科学学等学科)建设及其相互关系问题也成为人们热衷的话题。就此,我想根据我多年从事于科学技术学学科建设及其基础理论研究方面的一些收获和体会谈点自己的看法。 

  

        1.科学技术学形成与发展的基本概述  

   

        科学技术学(The Science of Science & Technology)这门学科就是一个对科学技术进行全面系统研究与反思的科学,科学技术学的形成在某种情况上讲不是一种偶然现象而是一种必然现象。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迫切需要一门新学科来加以指导。原有的科学学与技术学已经适应不了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随着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化和技术科学化以及社会科学技术化和科学技术社会化进程的加快,科学与技术,科学技术与社会都已经形成了一种整体,纯粹的科学、纯粹的技术、纯粹的社会已经不复存在。这种现状告诉我们,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的形成,已经到了迫切要求我们建立一门新学科来研究它,这门学科就是科学技术学。科学技术学是一门将科学学与技术学、科技哲学、科技发展史、科技社会学、科技信息学,科技计量学,科技管理学、科技政策学、科技法学、科技人才学、科技心理学、科技伦理学、科技未来学等等学科有机结合起来的一门综合性科学。科学技术学的形成就是对这些学科的相互杂交、相互联系、相互整合的产物。 

        从历史的角度上看,科学技术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源远流长,各类学科竞相生长。在原始社会就诞生了与生产紧密联系的工艺技术和萌发状态的科学。在古代社会,古代科学技术的特点是开始有了一般科学技术与特殊科学技术的分化。即出现了自然哲学和包含在自然哲学中的具体科学技术(古代力学、古代化学、古代数学、古代建筑学、古代纺织学、古代冶金学、古代物理学等等)。自然哲学和包含在自然哲学中的具体科学技术的出现,标志着人类认识与改造总体世界与个体世界的一次飞跃。到了近代,近代科学技术的特点是大量的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及其相应的技术进行了分化,并从自然哲学中分离开来,成为相对独立的学科群体。这标志着一般科学技术与特殊科学技术的分化越来越细。到了现代,科学技术在科学理论与技术方法上更加趋向综合与统一。自然科学技术与社会科学技术相互渗透,哲学(抽象科学技术)与具体科学技术(自然科学技术、社会科学技术、思维科学技术)相互渗透,形成更为复杂有序,严密的科学技术学科网络群体。人们为了揭示这个群体内科学技术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探讨科学技术的发展与人类社会进步的关系,因此产生研究科学技术问题的科学技术学。 

         科学技术学(The Science of Science & technology)是把科学技术作为一个完整体系,研究科学技术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一门综合科学。把科学技术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进行研究目前已成为国内外科学技术问题研究的一个重要趋势。因此,关于科学技术学(科技学)的学科建设等问题也随之引起学术界的重视,在我国科学技术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被提出来已十多年了,但有关科学技术学学科建设方面的问题还有很多不够成熟地方。尽管如此,近年来,国内外还是相继出版了《科学技术论》、《科学技术哲学》、《科学技术学》等方面的不少专著。同时也发表了一些与科学技术学研究相关的学术论文和论著 。然而,过去把科学技术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提出并未获得学术界的一致赞同,其中的原因虽然很多,但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在我看来就是很多学者的工作只是把科学学与技术学简单地罗列在一起,例如在编写著作时往往是一方面先讲科学学(科学论,科学哲学),另一方面再来介绍技术学(技术论,技术哲学),并没有真正将科学学(科学论,科学哲学)与技术学(技术论,技术哲学)等真正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学科体系。从学科理论上讲,很多方面的工作仅仅只是一种意向性研究,既没有回答整体科学技术的本质及其基本属性问题,也没有回答整体科学技术发展的机制与规律问题。这种学科结构上的不严密,学科理论上的不规范,学科研究上的不严谨,很难使科学技术学在学科建设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因此,过去人们把科学技术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提出来自然叫人一时难以接受。不过随着现代科学技术一体化(科学技术化,技术科学化,科技社会化,社会科技化)进程的加速发展;随着科学技术体系不断地高度分化与高度综合;随着人们对总体科学技术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深入研究与探讨;科学技术学作为一门独立的新兴学科最终是会被学术界所确认,并且可以预测,随着科学技术学这门新兴学科的兴起,其对日后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将会产生非常重要的积极影响。 

  

       2.科学技术学学科建设的理论依据及其理论规范模式的选择 

  

       科学技术学(The Science of Science & Technology)是科学学与技术学有机统一的科学。科学学与技术学是如何统一的?他们彼此之间统一的理论根据在哪里?如何才能做到有机的统一而不是一般简单式的相加?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我开始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对科学技术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以及科技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等问题进行更深入地理论研究和反思,并选择我所熟悉和专长的生命科学模式来做此项努力。通过努力,近些年来在科学技术学学科建设及其基础理论研究方面主要做了以下几项理论探索:  
       (1)    关于科学技术本质问题的研究  
         从生命科学模式上看,我认为科学技术是人类社会文明进化的基因组图谱[2],科学技术从本质上讲就是人类社会文明基因。我们知道人类社会及其社会文明是进化发展的,人类社会及其文明的进化发展过程就是一个人类不断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人类一方面认识世界导致科学发现,另一方面改造世界导致技术发明。人类正是通过不断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来实现自身社会文明进化过程的。在这种认识与改造的过程中,人类对世界的认识与改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整体世界的认识与改造,另一方面是对个体世界的认识与改造。对整体世界的认识与改造导致一般科学技术的形成(诸如:哲学一类学科就可以被看成是一般科学技术,而其认识论与方法论就可以看成是一般科学与一般技术。一般科学技术学科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和对事物全局的全面把握)。对个体世界的认识与改造导致特殊科学技术的形成(诸如:各种自然科学技术、社会科学技术、思维科学技术等各类具体学科就可以被看成是特殊科学技术,而其理论部分可以看成是特殊科学。而其应用部分就可以看成是特殊技术。特殊科学技术主要是指一些具体科学学科,这类学科是很具体的解决某一方面的实际问题,是对事物局部的把握。)一般科学技术与特殊科学技术结合构成科学技术体系。一般科学技术位于科学技术体系的核心部位,特殊科学技术位于科学技术体系的外周部位。因此,科学技术体系在我们看来就是包括:哲学、自然科学技术、社会科学技术、思维科学技术、数学以及各类交叉、边缘、横向、综合科学技术学科在内的学科体系。并且是一种有机的结合体系。科学技术体系一旦形成就表现出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进化发展历程。科学技术体系在进化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地存贮两类科学技术信息,一类是纵向科技遗传信息,另一类是横向科技遗传信息。(例如:古、今科学技术信息就可以看成纵向的科学技术信息,而中、外科学技术信息就可以看成是横向的科学技术信息)这两类科技遗传信息记载了人类社会文明的全部内容。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过程就是这两类科学技术信息的结构复制与功能表达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科学技术规范因子(科技基因)不断地进行着自由分离与自由组合,不断地进行科技信息(科技基因)的重组,最终形成科学技术体系---人类社会基因组。也就是在这个基因组中存贮着大量的“古、今、中、外”各种科学技术文化信息。“古今”表示纵向科学技术文化信息,“中外”表示横向科学技术文化信息。现在我们如果能破解人类文明基因组---科学技术体系的结构与功能,这对于我们今后更好地认识科学技术和改造科学技术,对我们更好地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影响都是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我们看来,科学技术体系是由很多学科按照一定的科学技术规范所构成,在这种科学技术规范结构中包括大量的纵向科技遗传信息和横向科技遗传信息。这些科技遗传信息是以科学技术规范因子(科技基因)按照一定的秩序进行排列而存贮起来的。而科学技术规范因子(科技基因)就是构成科学技术规范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这些科学技术规范因子(科技基因)按照一定的程序形成特定的科学技术规范序列结构。然后有秩序地发挥其特定的社会功能(进行大规模科技遗传信息的复制、转录、翻译等功能转化过程)。科学技术规范因子就相当于生物遗传基因。生物遗传基因是生物遗传信息载体DNA或RNA的结构片段,而人类社会文明基因则是科技遗传信息载体科学体系或技术体系的结构片段。因此,了解科学技术体系的规范结构序列与功能表达过程,对破解人类社会文明形成与发展基本规律是十分重要的。 

        我们认为,人类社会文明之所以能够按照一定严格的顺序发育(发展)成今天这样一个规模体系,其根据就是人类社会文明体系中有一个完整的社会基因组图谱(科学技术信息系统),人类社会文明的发育(发展)程序都已编码于社会基因组(科学技术信息系统)之中。发育(发展)程序可与建造一个建筑物的蓝图相比拟。人类社会文明的发育过程是通过科技信息系统内部科技遗传信息有秩序的结构复制与功能表达而使蓝图逐步实现的过程。科学技术信息系统就相当于人类生物体系内的基因组(DNA或RNA序列)。据此,人们要问人类社会基因组(科学技术体系)图谱在自然情况下是如何绘制的?这是现代科学技术学研究应解决的关键问题。 

        我认为,人类的科技遗传信息全部存贮于人类社会文明基因组(科学技术体系)之中,人类社会文明基因组(科学技术体系)内所包含的科技文化信息主要来自于两个重要方面:第一、从纵向看,科学技术遗传信息来自于人类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来自于人类不断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来自于科学技术不断创新与纵向发展。是科学技术体系不断地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一步步的进化而来;第二、从横向看,科学技术遗传信息则是来自于各国、各民族科学技术文化信息的交流。来自于各国、各民族科学技术文化成果之间的相互杂交,来自于人们对各国、各民族科学技术文化遗产的继承与发展。在这一纵一横的发展过程中,各种科技规范因子(科技遗传基因)不断地进行排列与组合,不断地进行各种重组,最终形成了我们今天这样一个人类文明基因组(科学技术体系)。因此,我们人类文明基因组(科学技术体系)中应该包含两方面的科技遗传信息,即一方面是纵向科技遗传信息;另一方面是横向科技遗传信息。在这里我要强调的是,不管是纵向科技遗传信息,还是横向的科技遗传信息;不管是一般科学技术信息,还是特殊科学技术信息,不同时期,不同地点,人类社会文明基因组以及基因组内的科技遗传基因(科技规范因子)的结构序列均要发生一定的变异。这点是非常至关重要的,因为变异现象的出现使得人类文明基因组(科学技术体系)可以不断地去适应更为复杂的外界环境,同时也使各个时期,各个国家,各个民族文明性状之间产生差异。正是这种差异导致丰富多彩的人类社会文明的形成。 

         我认为,人类社会系统与生物系统一样同样具有生命现象(或称类生命现象)。即人类社会系统同样具有新陈代谢、遗传与变异、进化与分化、生殖与发育等生命现象(或称类生命现象)。人类所创造的科学技术系统与生物核酸(DNA和RNA)系统一样,同为信息系统或基因系统,只是一个是社会信息系统(基因系统),另一个为生物信息系统(基因系统)。科学技术信息系统的复制与表达(功能转化)过程构成了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最实质性内容。据此,我写出了《科学技术――人类社会文明进化的基因组图谱》一文在《科学学研究》杂志上正式发表。在这篇文章里我提出:“科学技术遗传信息传递中心法则”、“科技规范因子(科技基因)自由分离与自由组合定律”、“社会基因组科技遗传信息矩阵分布定律”。“中心法则”移植于J.克里克的遗传信息传递中心法则,“自由分离与组合定律”移植于孟德尔遗传定律,“矩阵分布定律”则是移植于我在生物学方面的原创性科研成果。文章中我对上述规律的理论意义与学术价值进行了一定的阐述。尤其对矩阵分布定律更进一步做出计量分析。根据生物学原理,通过对社会基因组(科技信息体系)所包含的纵向科技遗传信息和横向科技遗传信息的质与量的分析,我发现社会基因组纵、横科技遗传信息形成一定的矩阵分布图谱。如果我们,设定A表示社会基因组内纵向科技遗传信息(A1,A2,A3,……Am……AM),从低级到高级形成一组序列;设定B表示社会基因组内横向科技遗传信息(B1,B2,B3,……Bn……BN),从简单到复杂形成另一组序列;两类科技遗传信息的杂交形成矩阵,各种社会形态由于其基因组中纵向科技遗传信息和横向科技遗传信息质与量的不一样而出现不同的矩阵分布图谱,我们把社会基因组科技遗传信息(纵向科技遗传信息和横向科技遗传信息)表现出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矩阵分布规律称为社会基因组科技遗传信息矩阵分布定律。在我看来,社会基因组科技遗传信息矩阵分布定律是一个很重要的科学发现,因为它将有助于我们用计量的方法确定各种社会形态的发展过程。这对我们今后更准确地揭示社会文明的本质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如1图所示) 

                     


  


               图1 社会基因组科技遗传信息矩阵分布图 

  

 
 
   

        根椐以上矩阵分布图,我们认为,每种社会由于其基因组内所含的纵向科技遗传信息和横向科技遗传信息的不同,而导致其矩阵分布图的不一样。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形成一定的矩阵分布序列。其数学表达式如下: 

    S表示社会基因组总体遗传信息矩阵分布;s表示社会基因组部分遗传信息矩阵分布;Xij为对应点上社会基因组中遗传信息数的统计数字;M表示总体纵向科技遗传信息序列数,(M为正整数,M大于m);N表示总体横向科技遗传信息序列数,(N为正整数,N大于n)m表示部分纵向科技遗传信息序列数;(m为正整数,m小于M)n表示部分横向科技遗传信息序列数。(n为正整数,n小于N) 

  

        根据社会基因组科技遗传信息矩阵分布定律,我们可以看出各社会社会形态由于其基因组科技遗传信息矩阵分布图谱不一样,每种社会形态的遗传信息矩阵分布图谱均表现出一定的特异性。不同的社会基因组科技遗传矩阵分布图谱决定了不同的社会形态。因此,对社会基因组科技遗传信息矩阵分布图谱进行计量分析就可以确定不同社会形态的进化程度。 

        现在我把科学技术的本质定位在社会基因上,这种思路与目前科学学界出现的科技信息学(科技情报学)、科技计量学、文献计量学、网络计量学等学科的迅速兴起和迅猛发展现象是完全紊合的。而这些学科的发展则又与目前生物科学领域生物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生物数学、生物计量学、生物统计学等学科的发展具有惊人的相似性。即它们一方面是建立相关研究的数据库(A、生物信息学领域:人类基因数据库、动物基因数据库、植物基因数据库、蛋白质数据库等等;B、科技信息学领域:科技成果数据库、文献数据库、专利数据库、引文数据库、图书数据库等等),另一方面再开发这些数据库造福于人类。这种紊合性和相似性说明我的定位是有道理的。据此,我还进一步提出我们人类除了实施《人类生物基因组计划》之外,还应实施一项更重要的基因组计划,即《人类社会基因组(科技信息系统)研究计划》。因为这项计划的实施和展开对揭示人类社会文明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以及阐明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文明进程的巨大影响等都是具有十分重要现实意义。 

        我认为对人类社会基因组(科技信息系统)的研究应成为未来社会科学(科学技术学)研究的核心。从科学学创始人J.贝尔纳和D.普赖斯等人的早期工作可以看出,他们一开始就非常重视科技计量学和科技情报学研究,甚至D.普赖斯就把科学计量学看成科学学,这从科学计量学的重要性角度上讲是很有道理的。目前国际学术界表现出科学计量学与科技信息学一体化的趋势。也就是用数学和统计学的手段研究科学技术问题正成为科学技术学走向成熟的标志。因为对科学技术本质的揭示,对科学技术创新成果价值的评价[3]在很多方面都需要客观的计量指标。完全靠科技专家和科技管理专家主观意志的判断是不行的。与此同时,在生物科学领域,现代生物科学的发展已经越来越关注生命的本质问题,生物基因组学与生物信息学、生物数学越来越引起学术界的重视,非常巧合的是,这与国际科学学界科技信息学与科技计量学的发展现状非常一致。美国学者E.格菲尔德就非常重视生物信息学研究,他甚至将生物信息学纳入科技信息学研究领域,作为科技信息学研究的一部分。可见这两类学科的趋同性是如此接近。由此看来,现在国际学术界无论是生物学界,还是科学学界,都非常重视信息及信息的计量学研究,这一方面反映了科学技术发展的数学化趋势,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人类对客观事物(生物和社会)本质问题的研究将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这个时代就是21世纪的信息时代或称基因时代。 

        现代生命科学已经进入分子生物学时代,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人们开始重视生物信息学和生物计量学研究,破解人类基因组遗传信息的秘密已经成为当代生命科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这其中生物信息学发挥着决定性作用。破解人类基因组生物遗传信息之谜,生物信息学所使用的重要工具就是数学,因此,生物计量学(生物数学)在其中正承担着重要作用。同样随着科学技术学学科的进一步发展以及人们对人类社会基因组(科技信息系统)研究的不断深入,破解人类社会文明发展之谜就将成为当代社会科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这其中科技信息学(科技情报学)则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科技信息学(科技情报学)也将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学科,而科技信息学所使用的工具也是数学,因此,科学计量学(文献计量学)在其中也将承担着重要作用。由此看来,生物信息学(生物计量学)与科技信息学(科技计量学)一样,在各自的研究领域发挥着同等重要作用,两类学科具有惊人的相似性。在这里,科学技术学与分子生物学具有惊人地的类比性,科技信息学(科技情报学)与生物信息学具有惊人的类比性,科技计量学与生物计量学(生物数学)具有惊人的类比性。据此,我认为现代社会科学即将进入科学技术学时代,也可以说是即将进入科技信息学与科技计量学时代。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今后很多社会问题都将到科学技术学研究领域去寻找答案。就象现代生命科学要到分子生物学研究领域寻找答案一样。由此在我看来,加强科学技术学、科技信息学、科技计量学研究将有助于人们更准确地揭示人类社会文明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促进社会科学研究全面进入21世纪信息时代或基因时代。科学技术学(科技信息学与科技计量学)的进一步发展将在这个时代引发一场社会科学革命。这场革命最终将使人类对社会文明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认识进入一个全新的层次。 

        人类社会的进化发展与人类自身的进化发展过程是密不可分的,然而,生物的进化发展过程取决于生物基因组的进化发展,而社会的进化发展过程则取决于社会基因组的进化发展。人类基因组研究计划的目标就是要通过对人类基因组DNA(RNA)结构序列的精确计量分析,了解人类基因组所包含的全部生命遗传信息以及这些信息的复制与表达(功能表达)对人类生命过程的影响。不过我认为人类的问题光从其生物信息系统,即其生物基因组中寻找答案是不够的,还要从其社会信息系统,即其社会基因组中寻找答案。因为人类既具有生物属性又具有社会属性。只有从这两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才能真正地揭示人类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所以,我认为,人类在积极从事于其生物基因组计划的同时,还要积极地开展其社会基因组计划,只有将这两方面研究计划有机地结合起来,我们才能实现人类事业健康发展。 

        现代社会正处于一个科技信息大爆炸的时代,社会科技信息的迅速扩增,已经对我们人类社会构成极大的冲击波。人类社会迫切需要从理论上、实践上对社会科技信息系统进行研究,人类不能仅仅局限于对某一方面的社会信息进行开发,而是要全方位,综合性地对人类社会科技信息系统进行开发和利用。随着计算机及其网络(Internet)时代的到来,这种利用和开发的可能性越来越变成现实。社会的科技信息化和科技信息的社会化过程迫切需要一个人类全球社会基因组(科技信息系统)研究计划来支持。因此,“人类社会基因组(科学技术信息系统)研究计划”的组织与实施也到了该应运而生的时候了。在我看来,今后要组织实施的所谓人类社会基因组计划,就是加强对人类社会科技信息系统的研究与开发,并且是全方位地研究与开发。通过对人类社会基因组科技信息结构序列图谱的精确计量分析,最终破解人类社会文明发展之谜。人类社会科技信息不同于人类生物信息。人类社会科技信息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决定了人类社会科技信息的一些特点。 

        现在全球社会科技信息化的浪潮正在席卷全球。当代科学技术发展正处于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时期,大量的交叉、横向、边缘、综合科学技术新学科如雨后春笋不断出现,随之各学科科学技术信息也不断涌现。导致科学技术信息量的增长呈现出一系列新的特点。这些新特点正预示着一个新的科学技术体系的诞生,这个新科学技术体系就像社会基因组一样对我们人类的未来将产生广泛深远意义的影响。 

        “人类社会基因组(科技信息)研究计划”应该成为一项全球性基因组计划,它可以采用人类生物基因组计划的基本原理、运作模式和操作方法来组织实施。这是一项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人类社会发展研究计划。该计划组织实施的意义绝对不亚于人类生物基因组计划对人类社会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因此,我们应该联合全世界相关领域(科学技术学、科技信息学、科技计量学)的科技专家,加强对人类社会科技信息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开发和利用,并建立若干个全球性的人类科技信息库,并实现联网,促进人类科技信息资源的共享。从而进一步推进全球科学技术迅速地从潜在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科学技术信息的复制与表达(功能转化)不仅促进着人类社会财富不断增长,而且还促进着人类社会文明的不断进化。因此,重视人类社会基因组(科学技术信息系统)问题的研究不仅会使我们这个世界变得更加富强,而且还会使我们这个世界变的更加美好。  

        (2)    关于科学技术发展规律问题的研究  

          从生命科学模式上看,我认为:“科学技术发展遵循生命周期双S曲线规律”[4]。这一结论是基于我二十多年前从事于生命科学研究对人体生长曲线的重新认识。通过研究我发现,如果从人体细胞数量的增长或基因组数量的扩增上看,人体生长发育过程,即人体生命周期过程应遵循双S曲线,而不是S曲线。在人体的生命周期过程中,人体从一个受精卵开始,然后进行分裂,导致胚细胞呈指数规律增长,到二胚层、三胚层时期,胚细胞的增长速度明显趋缓并出现拐点,转为对数增长,最后发育形成胎儿,这期间人体胚胎发育完成了一次非常规生长过程,从胚细胞增长的动力学曲线上看,表现为第一个S曲线;而从新生儿出生时起,到出生后的少儿期、青少年青春发育期,这期间表现为体细胞呈指数规律增长,随着中青年时期的到来,人体细胞增长的速度也明显趋缓并出现拐点,转为对数增长,最后衰老消亡,这期间人体生长发育完成了一次常规生长过程,从体细胞增长的动力学曲线上看,表现为第二个S曲线。前者为第一个S曲线增长期,即胚细胞增长期,后者为第二个S曲线增长期,即体细胞增长期。这两个时期的结合正好构成了人体生长发育的全过程(从受精卵到生长发育再到衰老消亡)。因此,通过对人体细胞增长或基因组扩增的动力学过程进行系统观察和分析,我发现人体生长发育过程不是遵循S型曲线规律,而是遵循双S型曲线规律。后来我将这一研究结果写成《生物进化与生物发生的基本规律—对人类基因组的形成及其复制与表达过程的系统研究》[5]一文,发表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办与军事医学科学院协办的“海内外生命科学论坛”会议论文集《干细胞与发育生物学》(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出版)一书中。发现上述规律之后,我很快就将这一生物学规律(曲线)移植到科技发展规律问题的研究上,并用人体生命周期双S曲线来解释科技发展规律问题,提出科技发展的双S曲线理论,并写出《科学技术体系进化的增殖周期规律》一文在《科学学研究》杂志上正式发表。在这篇文章中,我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科技体系进化发展的全过程,指出科技发展遵循生命周期(增殖周期)双S曲线规律。这一科技发展规律理论的提出,更好地帮助我从更全面的视角考察了科学技术发展的全部情景。现将该规律的一些具体内容简述如下: 

         通过对科学技术体系增殖周期的分析研究,我们发现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科学技术经历了二个增长饱和期,一个是“非常规科技增长” 饱和期;另一个是“常规科技增长” 饱和期,这两个时期的结合正好构成一个循环周期,呈双S型曲线。因此,在我看来,科学技术发展是一个质变中包含量变,量变中包含质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科学技术增长遵循双S曲线规律。

       首先,我们来看看人类社会进化的革命变革阶段科技增长的动力学过程。人类社会文明从其萌发A期(相当于人类受精卵形成)时开始,由于没有社会文明规范的约束,科学技术进行非规范式增长,到了快速裂变B期(相当于人类受精卵裂变时期表现为一分为二,二分为四,四分为八,八分为十六呈指数增长),出现猛烈加速增长的趋势。非常规科技呈指数规律增长。人类社会非常规科技的增长出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丰富多彩,争相斗艳”之繁荣景象。同时非常规科技的增长还出现大量的回采现象。导致大量的非常规回采学科的迅猛增长。随后到了C期(相当于人类胚胎发育二胚层和三胚层形成时期),人类社会及其非常规科技的结构与功能开始出现一定的分化现象,一部分学科转化为带头学科,另一部分学科转化为从属学科。人类社会文明也开始出现一定社会建制的胚体。这种学科结构与功能的分化与调整,导致非常规科技的增长出现拐点,开始出现非常规科技的负指数增长或对数增长,并且增长趋向缓慢。到了D期(相当于人类胎儿形成时期),人类社会及其非常规科技的增长随着其结构与功能分化、调整过程的结束,开始趋向于零增长,即出现增长的饱和现象。从而完成人类社会及其非常规科技增长的第一个逻辑增长过程。由此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人类社会及其非常规科技增长出现了第一个S曲线。这是一条以非常规科技增长为主要内容的增长曲线。也是人类社会文明规范尚未完全建立时期出现的一条科技增长曲线。

        其次,我们来看看人类社会进化的稳定发展阶段科技增长的动力学过程。我们认为,随着新的人类社会文明体系的诞生(E期),新的人类社会文明规范的确立,人类社会文明又开始向一个新的阶段迈进。这时人类社会已分化出各系统与组织,形成一定的社会建制。这些系统组织内的常规科技在新的社会文明规范的控制与约束调控之下,又分别开始进行增长。(这点就象人类一样,在其新生儿诞生之后,各个系统与组织已经分化形成,各个系统与组织内的体细胞在一定的人体生命规范的约束和控制下开始进行增殖)。起初常规科技的增长速度是缓慢的,但到了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F期(相当于人类自身的青春发育时期)人类社会各系统内的常规科技的增长速度又开始明显加快。出现了指数增长的势头。呈指数规律增长。这也是一个人类社会文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鼎盛时期”。这个鼎盛时期的出现意味着人类社会作为一个规范的类生命系统进入了一个加速增长的青春发育时期。这个时期人类社会各系统均进入了一个最佳状态,也是最强大、最强壮、最强盛的状态。随着这个时期的结束,人类社会开始进入中老年时期(G期),出现人类社会各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调整以及人类社会文明特征的分化。这种结构与功能的调整与文明特征的分化导致人类社会常规科技的增长出现拐点,并转向负指数增长或对数增长。同时伴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的老化与退化(相当于人类自身的中老年衰老过程)。到了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H期,人类社会文明进一步进行结构与功能的特化,并出现内部的紊乱状态,最终导致一种人类社会文明走向终结消亡。这时常规科技的增长处于零增长状态,出现增长的饱和现象。从而完成人类社会科技增长的第二个逻辑增长过程。由此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人类社会科技增长出现了第二个S曲线。这是一条以常规科技增长为主要内容的增长曲线,也是人类社会文明规范已经建立并对常规科技的增长过程产生影响的一条科技增长曲线。

        因此,我们把第一次完成的S曲线增长过程称之谓非常规科技增长曲线,而把第二次完成的S曲线增长过程称之谓常规科技增长曲线。前者是没有人类社会规范的约束,为随机性增长曲线。而后者则有人类社会规范的约束,为非随机性增长曲线。这两个增长时期的结合构成了人类社会进化的全部生命周期过程。在这个生命周期过程中,科技增长表现为一个连续完整的双S增长曲线。(如2图所示)。

  


  


图2  人类社会科技增长的双S曲线规律 

  

说明:人类社会进化的生命周期过程包括两个阶段,八个时期。 

第一阶段:革命变革阶段(也称:生殖分化阶段、非常规科技增长阶段、潜伏阶段、受精胚胎孕育阶段,等等);其中包括:A期(前期)、B期(中期)、C期(后期)、D期(末期);为非常规科技增长的S型曲线 

第二阶段:稳定增长阶段(也称:生长发育阶段、常规科技增长阶段、显现阶段、生长发育衰老阶段,等等);其中包括:E期(前期)、F期(中期)、G期(后期)、H期(末期)。为常规科技增长的S型曲线。 

 
  

       人类社会生命周期过程中科技的增长过程表现为双S型曲线规律。我们分别对革命变革阶段非常规科技的增量与稳定发展阶段常规科技的增量进行积分,然后再把它们求和得其数学表达式(动力学模型)如下: 

    Ft(科技增长总指标);Fta(非常规科技增长指标);Ftb(常规科技增长指标);t(科技增长总时间);ta=t0----t1(非常规科技增长时间);tb=t1----t2(常规科技增长时间);K1(非常规科技增长系数);K2(常规科技增长系数);M(非常规科技增长的饱和极限);N(常规科技增长的饱和极限);n1(常规科技增长曲线的拐点);n2(常规科技增长的拐点); 

  

        科技遗传信息的复制与表达(功能转化)对人类社会文明进程具有深刻的影响。通过对人类社会科技增长的动力学分析,我们发现人类社会科技增长遵循生命周期双S曲线规律。为什么人类社会科技增长遵循生命周期双S曲线规律?人类社会基因组内科技遗传信息的复制与表达(功能转化)对人类社会的进程有何影响?就此我们进行以下讨论: 

        我们知道,人类社会文明之所以能够按照严格的顺序发育成今天这样具有一定规模社会体系,其根本原因就是人类社会体系中有一个完整的人类社会文明基因组--科学技术信息系统(科技基因结构序列),人类社会文明的发育(发展)程序都已编码于科学技术信息系统(科技基因结构序列)之中。发育程序可与建造一个建筑物的蓝图相比拟。人类社会文明的发育过程是通过科技体系内部科技遗传信息有秩序的结构复制与功能表达而使蓝图逐步实现的过程。人类社会大厦的一切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都可以看成是这个社会基因组复制与表达的结果。通过对人类社会进化过程中科技增长的观察与分析,我们发现人类社会的进化发展过程就是人类社会基因组内科技遗传信息(纵向科技遗传信息、横向科技遗传信息)的复制与表达(功能转化)过程,并且这个过程遵循生命周期双S曲线规律。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革命变革时期,人类社会基因组复制与表达的主要是纵向科技遗传信息。由于纵向科技遗传信息是各种人类社会文明所共有的,因此具有一定的非特异性。同时又是在没有人类社会规范约束的情况下复制与表达出来,因此又具有一定的非规范性和非常规性。这种类型的科技遗传信息的复制与表达,必然导致非常规科技的非规范和非特异性增长。这种非常规科技的增长导致人类社会出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丰富多彩,繁荣多样的发展局面的形成。大量的非常规学科的出现标志着社会出现回归重演现象。这一时期社会发展的最主要的标志就是人类社会科技的发展出现多元化、民主化特征。但多元化、民主化的发展过程是不可能长期持续下去的,到了一定的时期就必然会趋缓出现拐点转为负指数增长,最后趋向非常规科技增长的饱和状态。由此我们不难看出,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第一个S曲线时期主要复制与表达的是纵向科技遗传信息,是纵向科技遗传信息复制与表达的结果。 

         而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稳定发展时期或生长发育时期,人类社会基因组复制与表达的主要是横向科技遗传信息,而横向科技遗传信息则是每种社会所特有的,因此具有一定的特异性。同时又是在一定的社会规范的约束下进行复制与表达的科技遗传信息,因此具有很强的规范性和常规性。这种类型的科技遗传信息的复制与表达,必然导致常规科技的规范性和特异性增长。这种常规科技的增长最终导致人类社会走向成熟状态。使这种社会处于十分强大的辉煌鼎盛时期。大量的常规学科的出现标志着人类社会发展形成了一种特有的社会文明。但这种鼎盛时期也是不可能长期持续下去的,到了一定时期也要趋缓出现拐点转为负指数增长,最后趋向常规科技增长的饱和状态。由此我们不难看出,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第二个S曲线时期主要复制与表达的是横向科技遗传信息,是横向科技遗传信息复制与表达的结果。 

       非科技增长过程与常规科技增长过程的有机结合构成了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科技增长遵循生命周期双S曲线规律。 

       以上分析将使我们清楚地看到人类社会科技增长过程遵循双S曲线从本质上讲是由人类社会基因组纵向科技遗传信息与横向科技遗传信息的复制与表达(功能转化)所决定的。因此科技遗传信息矩阵分布定律与科技增长的双S曲线规律具有本质性的内在联系。所以我们对人类社会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认识必须要从这两方面入手,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正确的结果。总之,我们认为人类社会基因组内纵向科技遗传信息与横向科技遗传信息复制与表达(功能转化)对人类社会的进化及科技增长的影响是深刻的。它直接控制了人类社会发展及科技增长的节奏和速度。直接控制着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科技增长的类型和种类。使我们得以更好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科技增长的基本规律。因此,从社会基因组内科技遗传信息的复制与表达(功能转化)上来理解人类社会科技增长过程,一定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3)    关于科技与社会相互关系问题的研究  

        从生命科学模式上看,根据科学技术信息传递中心法则,我认为科学技术对社会的影响遵循“科学技术全息效应转化规律”[6]。即科技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世界格局的影响具有一种全息效应转化功能。这个功能表现为科技信息系统(社会基因组)科技基因的突变必然引起科技革命;科技革命必然引起经济革命;经济革命必然引起社会革命;社会革命必然引起世界革命;最后导致世界文明中心的大转移。而这其中科技信息系统(社会基因组)科技遗传基因的复制与表达发挥了重要的核心作用。据此我写出《科学技术全息效应转化规律》一文在《科学学研究》上正式发表。 

        科学技术史表明,科学技术既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成果和产物,又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工具和手段。从横向看,世界科学技术、经济、政治、文化中心不可能永远处于一个国家或一个区域,而是处于不断的变动之中。世界科学技术、经济、政治、文化中心每进行一次转移,都表现出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效应转化现象,即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产业经济结构的调整,社会政治权力的更替以及世界格局的变革都将产生重大深远意义的影响。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这种影响作用将越来越大。使人们越发意识到科学技术不仅是促进人类文明进步的根本动力,而且也是改变世界社会的主导力量。对此,我们把科学技术对产业经济、社会政治、世界格局所产生的全方位的、多层次的、多方面的、立体式的、全息性巨大影响所表现出的效应现象,称之谓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效应转化现象。通过对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效应转化现象的分析研究,我们发现“科学技术全息效应转化规律”。即:科学技术的发展表现为从科学技术革命到产业经济革命到社会政治革命到世界格局变革再到新的科学技术革命过程,呈周期性社会效应转化序列。科学技术就是这样从“科学技术革命到产业经济革命到社会政治革命到全球世界革命再到新的科学技术革命……”,周而复始,循环往复,回归重现,循序前进,呈周期性社会功能效应转化,由此导致世界文明中心的大转移以及世界科学技术、经济、政治、文化体系的重大变革和重大调整。我把科学技术这种社会功能效应转化规律称为科学技术全息效应转化规律。每一次世界文明中心的大转移都是由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效应转化规律所决定。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效应转化规律包括两种效应:一是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转化的扩散效应,二是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转化的集中效应。两种效应的辩证统一导致世界文明中心的不断转移。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效应转化现象之所以发生,是由于科学技术的本质属性以及科学技术体系的结构复制与功能表达所决定的。科学技术体系不是一个绝对封闭和绝对孤立的系统,而是一个广泛与外界保持联系并发生作用的开放系统。因此,科学技术的进化发展必然要对掌握它的人类及其社会产生深远影响。这就是科学技术发挥周期性社会功能效应转化作用的根本原因之所在。对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效应转化规律的分析研究,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从宏观上,外因上揭示科学技术形成与发展的机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科学技术与改造科学技术,使科学技术更好地与产业经济、社会政治、世界格局的变革发展相协调。从而最终为人类的文明发展开辟美好未来。 

       关于科技与社会这种相互关系问题的解释,在我看来是比较符合科技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的。因此我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会很快地意识到科技信息系统(社会基因组)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核心作用,同时也会很快地认识到科学技术信息系统的复制与表达对人类社会进化发展过程的深刻影响。 

      (4)    关于科技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以及科技与社会相互关系的综合思考  

        从生物科学模式上看,我认为科学技术是人类社会的基因组图谱。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科学技术的增长遵循生命周期双S曲线规律。科技对社会的影响遵循科技遗传信息传递中心法则,并表现为科技社会功能效应转化过程(科技革命引发经济革命,经济革命引发社会革命,社会科技革命引发世界革命,最后导致世界文明中心大转移),这个过程则遵循科学技术全息效应转化规律。这就是我这些年来从事于科学技术学学科建设及其理论研究的主要成果。当我先后在写作《科学技术—人类社会文明进化的基因组图谱》和《科学技术体系进化的增殖周期规律》以及《科学技术全息效应转化规律》等文章时,我就意识到这将成为我进行科学技术学学科建设的理论依据所在。正是因为有了上述关于科学技术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以及科技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等方面的新认识,我才得以提出《科学技术体系全时全息增殖周期理论—对科学技术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新探讨》(北京国际科学哲学学术会议交流论文,北京’92)。并在该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科学技术学学科建设问题。随后写出《科学技术学—对科学技术全面系统反思的科学》一文在《科学学研究》上正式发表。就我个人来说,如果没有上述理论工作的新突破,没有上述理论规范的新构想,要提出并去着手解决科学技术学学科建设等方面的问题是很难想象的。因此,这些年来,我一直在进行这门学科理论规范的重建。目的就是想通过这种努力为日后科学技术学事业的发展奠定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础。我认为在学术界提出一个新学科并不是件难事,难就难在如何从理论上去建立这门新学科,没有坚实的理论基础,没有一定的理论规范结构的新学科是不可能立足于学术界,即使立足,它的生命力也不会长久的。 

        综上所述,科学技术学这门学科在某种程度上讲他是一门新兴学科。因为它不同于科学学也不同于技术学,它是一门把科学学与技术学有机统一起来的一门综合性科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它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一定的理论基础,科学技术学的理论基础就是基于对科学技术体系的整体研究和系统反思。就是基于把科学技术作为一种有机的生命系统来看待。而这种理论基础就是要回答三个重要的基本问题即:科学技术的本质是什么?科学技术的发展规律是什么?科技与社会的相互关系是什么?在我看来,科学技术体系就是一个信息系统或基因系统,是人类社会系统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系统或基因系统。社会系统就像生物机体一样也是一个有机的生命体系。是一个具有类生命现象的有机体系。而科学技术信息系统(社会基因组)则是它的核心,它调节和控制着人类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科学技术系统具有一定的结构和功能,它控制着人类社会系统的新陈代谢、遗传和变异、生殖与发育、进化与分化。科学技术信息系统与生命大分子核酸(DNA或RNA)一样,同样具有复制、转录和翻译功能。科学技术信息系统控制下的人类社会系统的进化发展过程(增殖发育过程)与生物大分子核酸(DNA和RNA)系统控制下的生物系统的进化发展过程(增殖发育过程)具有惊人的类似性。通过对这种类似现象的分析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揭示和回答科学技术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以及科技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等问题。不难看出,在科学技术学学科建设及其基础理论研究方面我选择的是一种生物学规范模式,而这种规范模式是不同于早期科学学家们(诸如J.贝尔纳[7][8]和D.普赖斯[9][10]等)所选择的物理学规范模式。这种规范模式的转变从某种意义上进一步说明物理学作为带头学科的时代正在结束,而生物学作为带头学科的时代正在到来。基于这一判断,我认为在中国建立具有我国自己特色的科学技术学新学科时代已经不远了。  

       3.科学技术学是不同于其它学科的一门特殊科学  
       科学技术学(The Science of Science & Technology)是人类历史上唯一的一门全面对自己进行研究和反思的科学,也是一门对自己进行全面系统认识和改造的科学。它不同于哲学,也不同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等学科。它不象上述学科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它的研究对象很特别。我们知道哲学的研究对象是一般整体世界而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等学科则研究的是特殊个体世界。也就是它们的研究对象是客观世界的客观事物。而科学技术学则是研究科学技术自身。是上述学科结合在一起形成的科学技术体系。研究科学技术体系的变化发展规律问题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等问题。研究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的互动效应。由于研究对象不同导致科学技术学成为一门有别于过去其它学科的新兴学科,而且是一门非常特殊的新兴学科。科学技术学作为一级学科[1][11][12][13]建设我们认为不仅非常必要,而且也是非常迫切。在现代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有各类学科,有些学科被确立为重点一级学科,而有些被确立为二级学科、三级学科等,我们知道研究经济的有一级学科经济学,研究教育的有一级学科教育学,研究法律的有一级学科法学、研究军事的有一级学科军事学、研究社会的有一级学科社会学、研究心理的有一级学科心理学、研究管理的有一级学科管理学等等。为什么不可以将研究科学技术的科学技术学(科技学)定为一级学科呢?这无论从那方面讲都是讲不通的。我认为现在提出将科学技术学确定为一级学科是完全符合科学技术发展的客观要求。这点应引起国家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现在科学技术是如此重要,将科学技术学(科技学)确定为一级学科不仅是合理的,也是非常可行的。我国具有建立科学技术学一级学科的坚实基础,在我国,很多高校都有自然辩证法(科学技术哲学)研究所、科技与社会研究中心,有的机构还具有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权,如果将它们改制为各大学的科学技术学系是完全可行的,目前在我国的一些高校如大连理工大学就已经建立了科学技术学系,其它有的高校也在积极努力创建科学技术学系。我想随着全国各高校科学技术学系的纷纷建立,科学技术学作为一级学科建设的时代一定会很快到来。  


       4.科学技术学学科建设必须走综合和交叉学科的道路  

       科学技术学(The Science of Science & Technology)事业的发展需要各方面专家的努力。科学技术学家要广泛地吸收各种知识和学问。只有这样才能促进科学技术学学科的建设与发展。要将哲学(数学)、自然科学技术、社会科学技术、思维科学技术以及各种交叉科学技术、综合科学技术、横向科学技术、边缘科学技术等等有机的结合起来,并从他们中间吸收更多有价值的东西。作为一个科学技术学家,他不仅要懂哲学、数学而且还要懂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心理学、军事学、法律学、教育学、伦理学、美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生态学、环境学等等方面的知识。要成为一个全才,一个通才。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学科发展的需要。科学技术学这门学科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它的综合性、交叉性、横向性和边缘性。因此,科学技术学这门学科的发展离不开其它学科支持,广泛地吸收其它学科知识是科学技术学的生命之树常青之所在,也是科学技术学这门学科得以发展的前途之所在。因此,科学技术学在其学科发展的道路上应与更多方面的学科合作和交流。科技学专家要与科学技术哲学(自然辩证法)方面的专家合作、要与科技史方面的专家合作、要与科技社会学方面的专家合作、要与科技情报学(科技信息学)和科技计量学专家合作、要与科技政策和科技管理方面的专家合作。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科学技术学事业的发展。科学技术学事业是大家的事业,只有团结更多的人士通力合作,才能使中国的科学技术学事业兴旺发达起来。  

         5.科学技术学有责任解决当前社会存在的各种现实问题  
         科学技术学(The Science of Science & Technology)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是一个涉及各方面问题的一门新兴学科,我们知道,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科学技术事业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宗教、国防、工业、农业等等各个方面的影响是深刻的。当今世界正处于人类社会一个新的转折时期,在这个时期,我们人类正在走向一个全新的未来,走向一个全新的时代。但同时我们人类也将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急切问题需要解决,诸如:环境污染问题、人口爆炸问题、经济危机问题、国际关系问题、粮食不足问题、贫困问题、就业问题、健康卫生问题、和平与发展问题等等[14]。科学技术学要与众多科学技术学科一样担当起这个重任,共同联合去解决各类全球性问题。现代科学技术革命的浪潮正在席卷全球,人类社会正在经历着一场巨大变革。这场巨大变革对人类的震憾将是史无前例的。现代科学技术革命已经导致各种新思想、新观念、新思维、新理念、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出现。而这一切又在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现实生活的每个方面。20世纪的科学技术成果正在把我们人类带向一个崭新的世界。从飞机到电话;从火箭到卫星;从电脑到信息高速公路(INTERNET)[15]等等。一切的一切都在全方位地改变着我们人类的生活。由此我们不难看出,科学技术对社会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因此,作为全方位研究科学技术问题的科技学与科技管理专家们,不仅要看到科学技术发展的过去和现在,而且还要看到科学技术发展的未来,要根据科学技术发展的规律以及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和特点来研究和制定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和政策,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促进科学技术事业的大发展。  

        6.科学技术学要关注科教兴国问题  
       如今我国已经到了一个继往开来的新时代,科学技术进步与人才培养是一个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想立足于世界,就必须一方面依靠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新技术,另一方面就是要大力培养科学技术人才。特别是高科学技术人才。而发展科学技术,兴办教育是实现上述目标的根本手段和途径。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教育也是生产力[16]。科教兴国就是要使科学技术与教育的生产力属性得到极大的发挥。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对科学技术与教育的投入都在不断加大。我们中国也不另外。我们要使我国的生产力水平得到提高。如果还走过去别人已经走过的老路肯定是不行的。要学会自我创新,要设法走捷径。创新从哪里来?我认为就是要一靠发展科学技术,二靠教育培养人才。有了科学技术,有了人才,什么都好办。二次世界大战战败国德国和日本之所以在战后很短的时间里迅速崛起,其根本原因何在?就在于他们有比较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先进的教育体制以及高素质的人才储备。直到现在,科学技术与教育和高素质的人才储备仍然是他们领先于别的国家的关键所在。中国要想崛起也必须走科教兴国之路。我们要全面发展科学技术,既要发展基础科学技术又要发展应用科学技术,同时还要积极地开展科学技术研究与开发活动,大力推进科学技术成果的转化,使其从潜在生产力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在科学技术方面,我们不仅要重视自然科学技术与数学的研究工作,同时还要重视哲学与社会科学技术研究工作以及思维科学技术研究。既要研究显科学技术,也要研究潜科学技术;既要研究旧科学技术,也要研究新科学技术。只有这样建立一种全方位的科学技术观,才能更好地拓展科学技术事业。我国必须要抢占国际科学技术竞争的制控权。加强科学技术创新,促进原创性研究工作的发展。科技创新决定了一个国家振兴发展的原动力大小。只有加强科技创新,中国的社会进步才能获得持续的发展动力。 

        在教育方面,我们要大力培养全科学技术人才,要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通才。要培养一专多能的全才,只有这样才能造就一大批具有创造性和创新能力的一代新人。因此,我认为,我们一方面在抓应试教育的同时,还要抓素质教育。即既要抓智力训练,又要抓能力培养;既要抓学学后教育,又要抓学前教育;既抓基础教育,又要抓应用教育。要建立一种大教育观,只有这样才能造就一大批合格的高素质人才。过去那种传统的教育模式必须改变,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培养会考试、会读书、会抄书的机器。而是要培养具有创造性才能的社会精英人才。我们应该鼓励自学成才,要把自学成才纳入教育发展规划的范围内,要鼓励更多的人走自学成才的道路。在学历与学位的授予方面国家应该采取灵活而又务实的方式,使那些确有真才实学者获得各种名誉学位和论文学位。在职称和职务的晋升方面,要使那些在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者有晋升的机会。这样才有助于一大批真才实学者突颖而出。教育应该适应市场经济时代的要求,教育的功能应该是服务于社会,为社会建设造就更多的合格人才。如果为了教育而教育,教育将会走向死胡同。总之,科学技术进步与教育事业的发展将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支重要的决定性力量。  

        7.科学技术学应关注全社会可持续性发展问题  
        可持续性发展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社会发展观。社会如何发展已经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重要议题。走断子绝孙的发展道路,还是给后人留下一片绿地、留下一片蓝天、留下一个美好世界、走可持续性发展道路,这已经成为人们讨论的重点。现在走可持续性发展道路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发展共识。掠夺式经营、掠夺式发展已经被证明是一种极端错误的全球发展模式。近现代工业化革命的一个严重后果就是导致了大气污染、生态失衡、粮食危机、人口爆炸、资源短缺、能源危机等等状况的产生。地球在一次又一次地遭到摧残之后终于开始报复于我们人类。使人类社会面临一场新的灾难。同时也给我们人类敲响了警钟。人类如果再继续采用掠夺式方式进行发展,必然带来人类自身的消亡。人类在面临着这种危险局面的情况下不得不选择可持续性发展道路。 

        如何走可持续性发展道路?我认为,就是要一靠科学技术,二靠人才[17]。我们要依靠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新技术进行集约化经营,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发展高效农业和高效工业,使工业和农业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进行计划生育防止人口膨胀。用现代科学技术观来解决人类社会面临的各种急需解决的问题。同时培养高素质的具有环境保护意识的人才,宣传可持续性发展观念,提高全民族环保意识,建立一种全新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在人们的思想上建立一种全新的世界观、人类观、自然观。使我国传统的“天人合一”的思想得以进一步发挥。我们现在正处于人类社会一个新的转折时期,人类在几个世纪的动荡之中终于意识到和平与发展的重要性。可持续性发展就是一种协调式发展,它是实现人类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前提。科学技术学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要使更多的人懂得掠夺地球会使人类自我毁灭,只有走可持续性协调发展之路才能使人类社会走向繁荣。

         8.科学技术学学科名词翻译与国际相关方面研究的接轨问题  
         关于“科学技术学”学科名词翻译问题,其实这并不是一个什么学术问题,但我觉得有必要谈点我的看法。我认为“科学技术学”一词应翻译成:“The Science of Science & Technology”。这样翻译一方面比较符合这一词汇的实际意思,另一方面则更显中国科学技术学的学科特色。我的这种译法是直接从科学学(The Science of Science)与技术学(The Science of technology)延伸过来的。当然现在国内学术界有人为了更好地与国际学术界进行学术交流和学术接轨,将科学技术学翻译成Science & Technology Studies(或将Science & Technology Studies翻译成科学技术学)[18][19]也是可以的,但我还是觉得有点不习惯,有点勉强。根据我的译法,诸如:北京大学科学技术学系可以翻译成Department for the Science of Science & Technology, Peking University;北京大学科学技术学研究所则可以翻译成Institution for the Science of Science & Technology ,Peking University ;北京大学科学技术学研究中心可以翻译成Center for the Science of science & technology。在我看来,这样翻译才能比较准确地表达科学技术学这门学科名词的实际意思。目前国内学术界就Science & Technology Studies翻译成科学技术学提出很多质疑,我觉得这很自然,也能理解。由于不是什么学术问题,我认为没有必要花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去研究它、去琢磨它,更没有必要为此进行争论。因为这样做既不利于科学技术研究事业的进步,也不利于科学技术学学科建设事业的发展。 

        其实对科学技术问题的研究长期以来一直是国内外学术界关注的重点和热点。因此无论在国外,还是在国内,都成立了很多相关的学术组织和学术研究机构。研究的内容基本上比较一致,主要包括科学技术的哲学、历史、社会、经济、管理、政策、法律等等方面,只是各学科侧重点不一样而已。目前国内外从事于科学技术问题研究的相关学会组织和它们的主要研究领域是: 

       (1)在国外与科技学研究相关的学会组织主要有:国际科学史与科学哲学联合会(International Union of the History and Philosophy of Science,IUHPS)、国际科学计量学与信息计量学会(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Scientometrics and Informetrics, ISSI)、国际科学哲学学会、国际科学史学会、美国科学史学会、英国科学史学会、美国科学社会学会等等。它们所从事的学术研究领域主要是:“Science & Technology Studies”、“Science,Technology & Society”、“ Philosophy of Science ”、“ History of science & technology”、“Science of science”、“Informatic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等等。 

       (2)在国内与科技学研究相关的学会组织主要有: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中国科技史学会、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中国科技情报学会、中国未来学会、中国软科学研究会、中国生产力研究会等等。它们所从事的学术研究领域主要是:自然辩证法(科学技术哲学)、科学技术史、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科技管理)、科技情报学、科技未来学、科技经济学等等。 

        综上内容,我们可以看出,它们都是把科学技术作为对象在进行研究,不过都是在从各自学科的不同角度研究科学技术问题。因此,从各自专业方面看,由于各学科的侧重点不一样,它们对科学技术问题的研究相对来说就比较专业、比较独立;但从总的方面看,国内外就科学技术整体问题的研究就显的比较散,也比较乱,没有比较完整的学科规范结构,学科框架也不严密,学科内容也不完整。尽管国内外学术界曾想通过自然辩证法(科学技术哲学)研究(国内)和Science &Technology Studies(国外)克服这种局面,但到目前看来均未获得真正成功。不过我想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内外这方面的研究将会朝着学科综合化、交叉化、横向化、边缘化方向发展,同时也将会朝着学科规范化、严密化、整体化、系统化方向发展。而这种综合化、交叉化、横向化、边缘化、规范化、严密化、整体化、系统化发展的结果,必然导致一门研究总体科学技术问题的新兴学科—-科学技术学(The Science of Science & Technology)的产生,因此创建科学技术学将成为未来国际科学技术研究事业的必然趋势和最终选择。到了一定的时候,科学技术学(The Science of Science & Technology)在国内外学术界就会自然名正言顺,顺理成章地发展起来。因此,现在科学技术学事业发展的一切努力就是要加速自然辩证法(科学技术哲学)的现代化(国内)和加速“Science and Technology Studies”的现代化(国外)。只有它们的现代化才会有科学技术学事业的合法化。在我看来,科学技术学事业的发展将会以一种全新的理念和全新的理论模式向前拓进,这个理念和模式就是生命科学(信息科学)。21世纪是生命科学(信息科学)的世纪,生命科学将成为带头学科。生命科学(信息科学)的理念替代物理学理念将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我认为科学技术学研究从一开始就要重视理论创新,这非常重要。科学技术学事业不能仅仅靠写几篇介绍科学技术学方面的文章就了事。如果这样做在学术上就是一种浮燥的表现,对科技学学科的发展就是一种不负责的做法。这样做是不可能给科学技术学事业带来永久生命力的。国内的自然辩证法研究就是因为没有相应的理论规范的构建,而在学科发展过程中遇到学科建设上的重大危机。我想国外的Science and Technology Studies也会与中国的自然辩证法研究情况一样遇到这个问题。当然危机不是什么坏事,正是有这种危机才促成科学技术学学科的迅速诞生。不过我认为科学技术学事业的发展一定要汲取上述学科发展的教训,少走弯路,从一开始就要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和学科规范的建设,这样才能给科学技术学事业的发展带来长久的生命力。现在很多人并不知道科技学学科的发展将对未来科技事业产生什么影响,更不知道它将对未来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研究的发展产生何种影响。随着科学技术学事业的发展,人们会逐步地意识到这们学科的重大理论意义。作为科技学工作者有责任和有义务做此宣传。但要善意地,有耐心地与相关学科和非相关学科方面的专家进行沟通,这样才能引起人们的兴趣和重视,建立学科认同感。否则将会遇到各种非议和责难,从而影响科学技术学学科的健康发展。

         基于上述观点,我现在始终强调科学技术学研究的中国特色。我觉得这非常重要,科学技术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术品牌,我们一方面要加强与国际学术界的合作与交流,但另一方面也不能丢了中国这一学术品牌。过去我们中国人就是由于缺乏自己的国际学术品牌,因此在国际学术竞争中总是处于劣势。从以前各相关学科建设上讲,自然辩证法(科学技术哲学)是国外的;科学学、技术学是国外的;科技史(科学史与技术史)是国外的;科技社会学(科学社会学)是国外的;科技政策学是国外的;科技情报学是国外的;等等。我们都是在跟着别人走,缺少原创性,这样不行,这个局面一定要改变过来。科学技术学从其学科特点上看就是一个综合,综合就是创造,我们中国人的综合能力是很强的,因此,这一学科更适合于在中国的创建与发展。现在中国社会正处于一个全面复兴的伟大时代,随着新世纪的到来,21世纪越来越显示出中国的崛起。历史再变,现实也在变,我们作为时代的先觉者(知识分子)更应该有这份敏感。科学技术学不是“进口产品”,科学技术学是中国人的独创,是中国人最早提出并在科学技术学学科建设方面取得初步成功的一门新兴学科。是完全具有中国特色的一门新兴学科。在这门学科的建设方面不是我们与国外接轨,而是国外应与我们中国接轨,因为,这门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完全可以说是我们中国人的一次重要理论创新。  

        9.结  论  
        总而言之,科学技术学是一项事业,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研究事业。对于我们这样一个世界来说,现代科学技术已经发展到一个全新的时代。这个时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最重要特征就是出现了大量交叉、边缘、横向、综合科学技术。因此,我们对科学技术问题的研究必须要有一种全新的视角、全新的思维、全新的理念、全新的思想。也就是对于科学技术问题的研究,我们不仅要关注显科学技术状况,而且还要关注潜科学技术状况;不仅要研究常规科学技术的增长,而且还要研究非常规科学技术的增长;不仅要研究科学技术稳定发展时期的增长过程,而且还要研究科学技术革命变革时期的增长过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认识科学技术和改造科学技术并最终驾驭科学技术,使其朝着有利于人类及其社会的方向进化发展。而这一切目标的实现都将有赖于科学技术学事业的发展,都将有赖于科学技术学理论模式的转换和科学技术学规范结构体系的重建。科学技术学事业是大家的事业,是要靠大家共同协力打造,所以,科学技术学事业的创建与发展需要更多的人士参与。让我们共同携起手来,为创立和发展科学技术学事业而努力奋斗! 

       (在此,我要特别感谢《科学学研究》杂志社的诸位老师长期以来对我从事于科学技术学学科建设及其理论研究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十多年来,如果没有他们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我要在科学技术学学科建设及其理论研究方面取得业绩是不可想象的。)

参 考 文 献  
[1]  沈  律.科学技术学---对科学技术全面系统反思的科学[J].科学学研究,1993,11(3). 

[2]  沈  律.科学技术---人类社会文明进化的基因组图谱[J].科学学研究,1999,17(4). 

[3]  沈  律.科技创新的一般均衡理论[J].科学学研究.2003,21(2). 

[4]  沈  律.科学技术体系进化的增殖周期规律[J].科学学研究,1991,9(4). 

[5]  沈  律.论生物进化与生物发育的基本规律[M].干细胞与发育生物学.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0. 

[6]  龚育之、沈律等.科学技术发展与世界格局[J].科学学研究,1992,10(2). 

[7]  J.D.贝尔纳.科学的社会功能[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 

[8]  J.D.Bernel.Science in history[M] .London second edition.1957. 

[9]  D.Price.Science since Babylon[M]. Now haven.1961. 

[10]   D.Price.Little Science,Big Science[M],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63. 

[11]   曾国屏.弘扬自然辩证法传统 建设科学技术学学科群[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 

[12]   刘华杰.多管齐下研究科学.自然辩证法研究[J]2002,18(1). 

[13]   张明国.从科学技术哲学到科学技术学[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3(1) 

[14]   沈  律.信息高速公路—21世纪综合国力竞争的核心[J].科学学研究,1994,12(4). 

[15]   沈  律.全球社会信息化及我国应采取的发展对策[J].科学学研究,1998,16(1). 

[16]   沈  律.论科学技术、教育、管理的生产力属性[J].科学学研究,1996,14(3). 

[17]   沈  律.论发展我国科技的若干关系问题[J].科学学研究,1995,13(3). 

[18]   徐 飞.国际科学学研究的新进展[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0,14(8). 

[19]   曾国屏.走向科学技术学[J].科学学研究.2003,21(1).